\ 自城鄉風貌奠基美麗的國土品格 /
作者:中國文化大學 景觀學系 郭瓊瑩 主任
一九八七年解嚴後,台灣各地也啟動空間解嚴。經歷十年調適與轉化,一九九七年一個看似不像國家大建設之運動,由當時經建會主委江丙坤振臂疾呼啟動台灣的「城鄉風貌改造運動」。那一年罕見地由中央編列五十億預算,啟動一項與過往完全不同的國家建設,涵蓋了內政部、農委會、原民會、客委會以及文建會。而鑑於城鄉空間改造與內政部權責相關,經兩年試驗,一九九九年由內政部營建署擔起鏈結跨部會之重責。
接棒者是營建署長黃南淵。他具「建築」背景熟稔法令,但他卻以另類情懷,喊出「文化、綠意、美質」為城鄉風貌改造之標竿,認為要改變「髒亂醜擠」的景觀必須讓全民由下而上重視生活環境之深層美感與秩序。
這個願景雖大,但相較各部會之國家重大建設,仍是小巫。此運動透過行政院政務委員林盛豐跨界協調,創立各縣市「景觀總顧問」制度,透過宏觀多元專家學者之投入,挹注前所未有之「競爭力」激勵。
「城鄉魅力」營造,激起了超越黨派之城鄉品牌行銷,小至社區營造、大至埤塘活化再生,以及數不盡的針灸式優化、老屋新生、打開舊河道綠化水泥堤防拓增市民休閒綠地,與生物棲息綠廊,鏈結偏鄉乃至於離島小聚落,開啟了其與大都會社區不同樣態之競爭力,並激發在地之榮耀感。
廿年來,政府投入近二八○億有七二四三件計畫遍地開花。與其說是國家大建設,不如說是「小兵立大功」細水長流,因為它所擾動之人次最多最廣,更激發各縣市長以爭取到這項補助為榮。其魅力不在經費大小,而在一種無形之競爭力,良性循環慢慢開花結果。吾人看到宜蘭持續廿多年努力,已讓其躍昇為城鄉風貌改造之模範生。即使是離島偏鄉,亦逐一展露出對自我鄉土之認同感與另類榮耀感。除了彼此「競爭」外,更欣慰的是彼此觀摩學習,如台南的巴克禮社區、南投的桃米村、屏東的萬年溪掀蓋改造與花蓮的眷村再生…,這些曾被埋藏於下之土地活力與人居生命力一一再現。
猶記九二一地震後,在南投福龜、車埕社區對農田水圳、林產生計之活化再生,其所激發之鄉土認同感,正是跨政黨之美麗交集。走過廿年,「城鄉風貌改造」未盡全功,但其所激發之動能與續航力,卻是廿年來滲透力最大、動員國家預算最少,凝塑「美麗國土品格」最聚焦的一場沒有截止日之運動。Salute to all!
一九八七年解嚴後,台灣各地也啟動空間解嚴。經歷十年調適與轉化,一九九七年一個看似不像國家大建設之運動,由當時經建會主委江丙坤振臂疾呼啟動台灣的「城鄉風貌改造運動」。那一年罕見地由中央編列五十億預算,啟動一項與過往完全不同的國家建設,涵蓋了內政部、農委會、原民會、客委會以及文建會。而鑑於城鄉空間改造與內政部權責相關,經兩年試驗,一九九九年由內政部營建署擔起鏈結跨部會之重責。
接棒者是營建署長黃南淵。他具「建築」背景熟稔法令,但他卻以另類情懷,喊出「文化、綠意、美質」為城鄉風貌改造之標竿,認為要改變「髒亂醜擠」的景觀必須讓全民由下而上重視生活環境之深層美感與秩序。
這個願景雖大,但相較各部會之國家重大建設,仍是小巫。此運動透過行政院政務委員林盛豐跨界協調,創立各縣市「景觀總顧問」制度,透過宏觀多元專家學者之投入,挹注前所未有之「競爭力」激勵。
「城鄉魅力」營造,激起了超越黨派之城鄉品牌行銷,小至社區營造、大至埤塘活化再生,以及數不盡的針灸式優化、老屋新生、打開舊河道綠化水泥堤防拓增市民休閒綠地,與生物棲息綠廊,鏈結偏鄉乃至於離島小聚落,開啟了其與大都會社區不同樣態之競爭力,並激發在地之榮耀感。
廿年來,政府投入近二八○億有七二四三件計畫遍地開花。與其說是國家大建設,不如說是「小兵立大功」細水長流,因為它所擾動之人次最多最廣,更激發各縣市長以爭取到這項補助為榮。其魅力不在經費大小,而在一種無形之競爭力,良性循環慢慢開花結果。吾人看到宜蘭持續廿多年努力,已讓其躍昇為城鄉風貌改造之模範生。即使是離島偏鄉,亦逐一展露出對自我鄉土之認同感與另類榮耀感。除了彼此「競爭」外,更欣慰的是彼此觀摩學習,如台南的巴克禮社區、南投的桃米村、屏東的萬年溪掀蓋改造與花蓮的眷村再生…,這些曾被埋藏於下之土地活力與人居生命力一一再現。
猶記九二一地震後,在南投福龜、車埕社區對農田水圳、林產生計之活化再生,其所激發之鄉土認同感,正是跨政黨之美麗交集。走過廿年,「城鄉風貌改造」未盡全功,但其所激發之動能與續航力,卻是廿年來滲透力最大、動員國家預算最少,凝塑「美麗國土品格」最聚焦的一場沒有截止日之運動。Salute to all!
- - 特別感謝 U-CARE 左旋c領導品牌 贊助活動禮品 - -